电化学的口诀
明天考试了,今天着急了?
原电池:正氧负还(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池:阳氧阴还(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升失氧,降得还(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放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池中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原电池的正极对应电解池中的阳极
祝你明天取得优异成绩!!!!!!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应怎样书写
先说电解池
阳极:1)电极材料为活泼金属(铂 金除外),则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碳,铂,金等),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都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再说原电池
首先正负极你会判断吧(根据活泼性,活泼的为负极)
正极反应:如果电解质溶液和负极的材料能反应,则正极发生电解质溶液阳离子得电子
如果电解质溶液和负极的材料不能反应,且电解质溶液是中性或碱性,则发生吸氧腐蚀(氧气+2个水+四个电子=4个氢氧根
负极反应就是金属的置换反应,这里就不多说了
金属活动的顺序表一定要记熟
有些特殊情况,课本应该有,我就不说了
加分吧O(∩_∩)O~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对比(越详细越好)
一.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两极的名称
1.(1)原电池原电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为正负极,这实际上是物理名称,本质上是根据电子或电流的流向定义的。学生如果容易混淆,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电池记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须注意的是,在金属防护中有一个“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不要记错。理解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下几点:
①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②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如化学电源中
③也可以都是惰性电极(如燃料电池)
④还可以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如铅蓄电池),而电解质则既可以是某电解质的水溶液,也可能是熔融盐。
(2)对于正、负极的判断 :
负极:①电子流出的一极(本质)②电流流入的一极③金属性相对较活泼的一极(注意al电极)④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⑤阴离子移向的一极⑥被腐蚀的一极⑦质量减小的一极⑧燃料气体在其上面失电子的一极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正极:①电子流入的一极(本质)②电流流出的一极③金属性相对较不活泼的一极④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⑤阳离子移向的一极⑥被保护的一极⑦产生气体获析出金属的一极⑧助燃气体在其上面得电子的一极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2.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的关系
电解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作阴、阳极,这实际上是化学名称,本质上根据外接电源或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的名称,即所谓的“阴阳结合”---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阳----氧,阴----还;实际上只须记“阳氧”两个字就可以了,其它的可以推理。
二.关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在电化学的学习中要紧紧抓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不同本质(自发和非自发)。
1.对于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是:
第一步:判断正负极;第二步:根据负极及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情况确定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原电池的“加和法”必须掌握,有了这一法宝,对于任何一个原电池反应,只要先写出易写的一极反应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的反应式,就可得另一极的反应式(注意电荷守恒)。
2.对于电解池,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是: 第一步:确定电极的材料及阴阳极;第二步:根据电极材料和溶液介质情况分析判断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注意有水被电解时的情况)。
三.电解规律
1.(1)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就可以分为电解水型(例naoh)、分解电解质型(例cucl2)、放h2生碱型(例nacl)、放o2生酸型(例cuso4)等。如果上述方法不容易记忆容易混淆,不妨干脆就重点记住常见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借助氧化还原知识更容易记),用到时现推导即可。
(2)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
阳极: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 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
阴极:ag+>hg+>fe3+>cu2+>pb2+>h+>sn2+>fe2+>zn2+>(h+)>mg2+>na+>ca2+>k+。
上述放电顺序分成四组,即“阴前离子和阴后离子,氢前离子和氢后离子”,然后两两组合成可溶于水的电解质,分析电解时的阴阳极放电情况,就不难总结出电解规律。
(3)规律:
①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若阳极是活泼或较活泼金属时,一般是电极的金属失去电子,而不是电解液中阴离子放电。
②阳离子放电,其顺序大体可参照金属活动顺序来推断。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的金属,其对应的阳离子越易得到电子: 即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只要有水,一般h+后面的离子不能得到电子。
③一般电解规律(惰性电极)可以概括为:
阳极:无卤(i2、br2、cl2)有氧
阴极:前氢后金(氢前析氢,氢后析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解一定要看好阳极材料,若是活泼金属则是该金属放电。
2.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复原
到底加入何物质能够复原?例如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要从一个个的个例中总结出规律———加入适量阴阳两极产物的化合物。总的来讲,就是既要考虑“质”又要考虑“量”。这样,就不难理解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了。那就是“消耗什么加什么,消耗多少加多少”,加显然多加了氢。
3.电解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应用问题
其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列等式求解(此法较为简便)。
关键是电子守恒,特别要注意:①电极和电极名称要区分清楚②电极产物要判断准确③找准各产物间量的关系。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也多与电化学有关,要注意结合电化学的相关原理及图像加以分析应用,尽量多发掘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加以巩固理解。
请帮我分析一下这两个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图!
第一个:电解池[难点]
概念: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级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带电源)
形成条件:1、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3、形成闭合回路。
原理:
阳极:(氧化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电解反应方程式:(条件:通电)
第二个:原电池[难点]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带电源)
形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合回路
原理:
正极:(还原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若电极判断不明确,可追问。望这个回答能够成为精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