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供应链策略,该从哪些角度思考?供应链部门如何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化?
所谓供应链战略就是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它确定原材料的获取和运输,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与特点。供应链战略突破了一般战略规划仅仅关注企业本身的局限,通过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规划,进而实现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供应链战略管理所关注的重点不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身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而是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供应链中运动的流程所创造的市场价值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
费希尔根据产品的需求模式将供应链战略划分为两类: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和反应性供应链战略。费希尔按需求模式将产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产品和创造性产品。功能性产品包括可以从大量零售店买到的主要商品,这些产品满足基本需求,需求稳定且可以预测,并且生命周期长。但是,稳定性意味着竞争较激烈,进而导致利润较低。创新性产品指满足特定需求而生产的产品,企业在产品式样上或技术上进行创新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尽管创新性产品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创新性产品的新颖却使需求不可预测,而且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较短。
有效性供应链战略是指能够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的供应链战略。由于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妥善安排订单、完成生产和产品交付,使供应链存货最小化和生产效率最大化。因此,生产功能性产品的企业应该采用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反应性供应链战略是强调快速对需求做出反应的供应链战略,所对应的产品是创新性产品。这是因为创新性产品所面临的市场是非常不确定的,产品的寿命周期也比较短,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陕速把握需求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对变化做出有效反应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通过产品需求划分供应链战略的方式为企业选择供应链战略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很多企业在规划供应链战略和开展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以下首先分析国内供应链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关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对策。
供应链战略管理现状
第一,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再加上我国企业原来的管理思想较落后,许多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很多管理者对横向一体化、业务外包等管理思想认识不够,还停留在原有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思想上
《耶稣会教育大纲》是由谁制定的
耶稣会《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是耶稣会为管理本会所办学校而制订的规章。耶稣会是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团体,其创始人是罗耀拉。
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原名伊涅哥(lnigo),出生于西班牙北部吉普斯夸省阿斯佩蒂亚城附近的城堡的一个贵族家庭。童年时代,按照当时贵族阶层的习惯,被送进费迪南国王的宫廷,充当侍童。以后,开始在军中服役。1521年,由于在战场上负伤,不能继续军旅生活,被迫转业。但青少年时代的从军经历,对其一生的活动,尤其是创办耶稣会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1521—1524年,罗耀拉在曼里沙城治伤,期间阅读了大量宗教文献,从而立志献身教会。这是罗耀拉一生的转折点。1524—1528年,罗耀拉先后在西班牙巴塞罗纳阿尔卡拉大学和萨拉曼加大学学习文法、哲学。1528年2月,入巴黎大学学习哲学,153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533—1535年,继续在巴黎大学学习神学,由于疾病,未能完成学业。
1534年8月,罗耀拉与另外5人共同创建了耶稣会。创办耶稣会的最初目的,是到耶路撒冷朝圣。但由于通往中东的道路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占领,因而,耶稣会的宗旨改为传教,特别是在天主教国家中抵制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和在新教国家反击新教,以便为罗马教皇服务。1539年9月,罗耀拉向教皇提出申请,要求批准耶稣会的成立。次年9月,得到教皇的正式认可。1541年,罗耀拉当选为耶稣会第一任将军(即会长),并开始起草《耶稣会章程》,直到1556年才告完成。与此同时,罗耀拉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精神训练》。1556年7月31日,因病去世。由于罗耀拉以及他创建的耶稣会,为维护罗马天主教廷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1662年,罗耀拉被教皇格里高利追封为“圣徒”。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由于耶稣会教育的广泛影响,罗耀拉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的西方教育史家甚至把他当作“伟大的教育家”。
请简述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在用户与产品中的具体关系
常规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1).基本型需求: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用户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用户充其量是满意。
如果此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表现欠佳,客户的不满情绪会急剧增加,并且此类需求得到满足后,可以消除客户的不满,但并不能带来客户满意度的增加。产品的基本需求往往属于此类。对于这类需求,企业的做法应该是注重不要在这方面失分。
我们一般停留在这个阶段
2).期望型需求:耍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用户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在市场调查中,用户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用户就越满意;当没有满意这些需求时,用户就不满意。
此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的话,客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现不好的话,客户的不满也会显著增加。这是处于成长期的需求,客户、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都关注的需求,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需求。对于这类需求,企业的做法应该是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质量,要力争超过竞争对手。
3).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用户产生惊喜。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用户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用户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此类需求一经满足,即使表现并不完善,也能到来客户满意度的急剧提高,同时此类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往往不会带来客户的不满。这类需求往往是代表顾客的潜在需求,企业的做法就是去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领先对手。